德国图书市场2022年数据出炉
2023-07-11




















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俄乌冲突、能源危机、专业人员不足、购买意愿下降,大多数人闭着眼睛都能说出这些,甚至更多构成目前多重危机的原因。世道艰难,图书业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挑战。

2022年书业的表现如何?2023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怎么样?德国书业协会于7月5日在法兰克福图书之家召开经济数据新闻发布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阐述。

普遍的购买意愿下降对图书市场产生了影响:2022年图书行业的总销售额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9%。书业协会主席卡琳•施密特-弗里德里希斯(Karin Schmidt-Friderichs)证实:“不论是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图书行业也感受到了全球危机的影响,但我们依然在努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她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恰恰是书籍能为人们指明方向,提供可靠的信息,并用故事激发人们的灵感。新冠大流行的几年已经证明:出版社、书店和图书物流系统都是值得信赖的图书供应方,这对购买行为和市场结构产生了影响。”


实体书店销售额实现增长
2022年,图书行业总营业额为94.4亿欧元(2021年:96.3亿欧元)。实体书店(未计入其电子商务部分)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四年来的首次上涨,增长到41.9%,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实体书店依然是德国书业最大、最重要的图书销售渠道,创造了39.5亿欧元的销售额(比2021年增加了五个百分点)。但与前疫情时代的2019年相比,仍有7.9%的明显差距。

书业协会董事总经理彼得•克劳斯•冯•克莱夫(Peter Kraus vom Cleff)认为:“新冠大流行加速了老城区的萧条进程。即便疫情结束,城市中心目前也只是在缓慢复苏中,甚至几乎没有起色。”因此,图书行业需要长期稳定的方案和措施,来恢复城市和社区的活力。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经历了强劲增长的网上书店渠道在2022年的营业额下降了12.6%。网店的年销售额为22.8亿欧元,网上书店的市场份额下降了三个百分点,目前为24.1%。市场结构明显在朝着前疫情时代的水平发展。但如果将2022年和2019年的数字做对比,网上图书销售长期来看依然受益于新冠大流行。在此期间,线上销售增加了22.8%。

我们很高兴看到,线上销售额的一半来自实体书店开办的网店,这些书店在疫情期间的增长速度是亚马逊的两倍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贸易中的在线业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纯文学更受欢迎
整体市场的衰减在品类的发展上也有所反映。仅有三个品类的表现好于2021年:纯文学类比上年增长了4.4%,教辅类增长2.5%,而增长最多的是旅行类,增幅为16.5%。旅行类图书在经历了疫情的滞销之后,终于迎来了补偿性的增长。在2019至2022年的三年比较中,纯文学类销售增长8.6%,表现最为优异,紧随其后的是少儿类图书,增长6%。

电子书稳定但没有增长

在过去的一年中,大众图书市场(不包括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在新冠效应影响后再度陷入衰弱,其中的电子书销售也步履维艰。尽管2020至2021年期间,市场对电子书的需求有过短暂的增长,但2022年又轻微下跌0.2%,电子书占整体市场销售额的6%。 总的来说,数字化图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版本形式,稳定在并不高的市场占比水平。

电子书的消费者人数也出现了下滑。2022年有300万人购买了数字化图书,2021年的电子书消费者人数为340万。但由于电子书消费者购买了更多、更贵的电子书,所以市场继续保持稳定。2019-2022年之间,每个电子书消费者的购买强度和支出都分别增加了约40%。

有声书活跃
有声读物市场出现了更多令人兴奋的成长。2022年有声书的销售额与疫情前一年的2019年相比获得了增长35.2%的傲人战绩,2021年到2022年也增长了6.6%。因此,有声书出版社在后疫情时代依然获得了较高的收入。

增长的动力显然是数字销售渠道。与2019年相比,2022年通过下载实现了61.1%的收益增长;通过流媒体,销售增幅更是高达154.9%。不过,人们对CD有声书兴趣越来越小:与疫情前相比,CD有声书的销售额骤降了53.8%。由此,数字化渠道在有声读物交易中占主导地位:2022年有49.3%的有声书营收是通过下载实现的,流媒体产品占37.5%,CD产品仅占总营收的13.3%。

购买数字化有声书的消费者人数在2022年也有所增加:340万消费者下载或订阅过有声读物,比2021年增加了20余万人。


买书的人变少了
购书者的整体数量继续下降。去年约有2580万人买书,比2021年减少约140万人。 图书的覆盖率为39%(2021年:41%)。在16至29岁的年轻目标群体中,购买者的数量也在减少。然而,在这个年龄组中,书籍的支出以及购买强度正在持续增加。2022年,16至29岁的人平均每个购书者购买了11.7本书,比2017年增加了约24%。

2017年到2022年,16-29岁的青年群体在图书上的支出增加了约8%,从3.92亿欧元上涨到4.25亿欧元。年轻的目标客户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了买书的灵感,因此,社交媒体作为推动销量的重要平台也显得越发重要。在16至19岁的年轻人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图书消费是由社交媒体激发的(占消费支出的28%)。这种影响在20至29岁的人中也仍然很高。

“我们乐观地认为,年轻人是坚定的购书者,他们还热烈地参与图书话题的讨论,例如在TikTok上。”卡琳•施密特-弗里德里希斯主席说。书业在积极尝试吸引这个目标客户群体,创造数字体验与本地实体店的连接。面向18岁青少年发放的“文化通行证”项目(KulturPass)就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让年轻人对书籍和文化感到兴奋。目前已有上千家书店积极参与其中。


提高阅读能力
“在一部分年轻人增加图书消费的同时,购书者的整体人数却在继续下降,包括年轻目标群体。”彼得•克劳斯•冯•克莱夫认为:“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那些在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成为了熟练深入的读者;而阅读能力不足的人,很少或者根本不会去接触书。这个剪刀差会变得越来越大。”

彼得•克劳斯•冯•克莱夫认为,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促进阅读能力。“教育和阅读促进在德国应被视为头等大事!因此,我们正与阅读基金会、联邦教育部等合作伙伴一同制定一个全国性的阅读方案。”


新书数量稳定
2022年的新书没有明显增长,共有64278种图书首版上市,增长0.4%。上一年上市的首版书为63992种。高昂的纸价和能源价格令出版社苦不堪言,但这并没有导致新书数量的缩减,而是让出版社不得不制定更严谨的新书计划。2021年的时候,出版社还不得不踩油门,导致当年的首版书减少了7.5%。


翻译作品增加
新书中翻译作品的数量在连续两年减少之后,在2022年实现了增长:共有9403种图书从其他语种被译介到德国。2022年,翻译作品占所有新书数量的14.6%(2021年:13.6%),是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最重要的源语言是英语,其次为日语,这要归因于日本漫画在德国的热销。占第三位的是法语。


版权销售大幅减少
2022年的版权销售明显减少:德国出版社共向国外售出6655项图书版权,比2021年减少了14.4%。俄乌冲突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显而易见。2021年,德国出版社与俄罗斯签订了676项版权许可,2022年仅有236项。俄罗斯作为少儿图书版权引进大国,从购买版权的第二位下滑至第十位。由于中国在2022年施行新冠疫情动态清零政策,德国与中国的版权交易量深受影响,从2021年的1318项减少到2022年的825项。尽管如此,中国的版权引进数量依然位列第一,排在后面的是意大利和捷克。


2023年上半年收支数据
在新闻发布会上,德国书业协会也对今年前六个月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从一月到六月,各销售渠道的图书营收比2021年同期上涨了4.1%。从多年比较来看,营业额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而销售数量则明显下降了7.9%。自2019年以来,消费者购买一本书的平均价格已经增长了约9.7%。

实体书店则落后于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水平。其中,2023年上半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有5.2%的差距。销售数量下降了14%,而价格上涨了10.2%。

与上年相比,实体店的营业额上涨了6.5%,价格上涨了4.7%,销售量增加了1.8%。下半年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将给图书贸易带来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德国书业周刊官网(www.boersenblat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