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复与陈楸帆合著《AI未来进行时》被评选为德国年度最佳商业图书。交通专家Katja Diehl凭借《智能调度》(Autokorrektur)获得首次颁发的读者奖。
战火连绵、气候危机、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疫情不息——这些焦点议题占据日常生活,引发焦虑和恐慌。而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将目光投向那些带来希望、信心和方向的远方——未来会将人类引向何方。
在此背景下,由知名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委会决议:2022年德国商业图书奖授予由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和科幻小说作家陈楸帆合著、Campus出版社出版的《AI 2041:预见10个未来新世界》(中文书名《AI未来进行时》,浙江人民出版社)。奖品为玻璃书外观的奖杯及一万欧元奖金。该奖项自16年来由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法兰克福书展及投资银行高盛一道颁发。
评委会从短名单的十本书中最终选出了这本作为获奖图书,并评价其“比其他任何图书都更具前瞻性”。此书为社会与经济作出了重要注脚,以加深人们对人工智能(AI)及其影响的认知理解。
两位作者早在谷歌工作期间就已相识——李开复是陈楸帆彼时的上司——二者共同构想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项目,将虚构和研究结合起来。计算机科学家李开复设计架构出一幅幅“技术蓝图”(按照他个人的表述),据此,陈楸帆创作出了十个虚构短篇故事。在陈楸帆的每个故事之后,李开复分析阐释了故事内核涉及的技术,并揭示了其明暗两面。
在历经两届由于疫情影响而被极度精简的颁奖典礼之后——其中一次甚至仅以数字方式在线上举行——今年的颁奖典礼得以在近150名受邀嘉宾的见证下以庆典晚会的形式于法兰克福霍夫酒店再次举办。
担任评委的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博思(Juergen Boos)和高盛首席执行长Wolfgang Fink均谈到了今年议论格外纷纭的评选讨论。Fink说:“我们艰难而深入地开展了讨论。在会议中,我甚至不得不用一个心头爱去割换另一个心头爱”。博思则提到,书展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图书行业的现状。这一点也体现在今年的入围短名单中。主题多种多样——如同去年的新冠病毒一般——然而并没有某一个明显趋势。
同样多姿多彩的还有图书推介会,十位入围者——或其各自出版社的代表——在最终获奖者公布之前,在颁奖典礼上再次向读者介绍了各自的书。
在推介演讲接近尾声时,现场观众票选出最能征服他们的一位——尽管观众投票并不会影响奖项的最终结果,但着实给到了作者最直接的反馈。瑞典记者Katrine Marçal专门从其第二故乡伦敦远道而来,并在此次投票中脱颖而出。
“五千年前,车轮出现了。这项发明改变了世界和经济”,Marçal在为《发明之母》(Die Mutter der Erfindung)一书所做的推介中谈道,“在那之后,我们几乎把轮子安得到处都是——汽车、自行车,乃至仓鼠笼。然而,我们又是何时将轮子置于我们那往往很重的行李下面,以使其更易于携带呢?直到1972年才有。”人类能够在发明出带轮子的行李箱之前就将同类送上月球,这是其创新史上的一大“不解之谜”——也是一个近几十年来令许多聪明头脑脑汁将尽的问题。于她而言,要用性别歧视来解答这一问题。它阻碍了创新,因为女人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而在1972年之前,哪个男人会情愿在身后拉着靠轮子行进的行李箱?
经济学家Armin Falk在其推介演讲中阐释了为什么做一个好人如此之难——无论是在私人还是工作领域中:“道德是有代价的。而一种社会行为的成本越高,其发生的概率就越小。”
记者Massimo Bognanni谈到了“Cum Ex”此类真实犯罪故事——以及它是如何在国家的眼皮底下发生的。这是一个“关乎我们所有人的丑闻”,Bognanni在其推介发言中说道,“此处涉及的是我们的税金。我们现在紧缺的恰恰是金钱——投入到交通运输转型、能源转型以及其它许多领域。”
接下来发言的是交通运输专家Katja Diehl,她以提问的形式作为其推介开场白:“我们是想要开车,还是不得不开车呢?”这是她在S.Fischer出版社出版的《智能调度》一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她在书中为交通转型发声,提倡应摆脱汽车这一德国第一大交通工具的中心地位。“个体并非同集体同等重要。这也同样适用于流动性这一话题”,Diehl如是说。
她的观点显然触动到了德国《商报》的读者群体。在真正的商业图书奖颁奖前不久,依照四周时间内读者投票票选结果,首次颁发读者奖。Katja Diehl获得了近2500张选票中的大多数。
在交织着欢呼雀跃和难以置信的情绪中,Diehl走上了领奖台:“我此刻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她讲道,“仅是能来到这里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她写这本书有一项使命,想让依赖汽车的人有权发声,来展现替代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她为此已进行了60次采访。
评委会主席Hans-Jürgen Jakobs解释了评委会为何最终选择李开复和陈楸帆的《AI 2041》作为今年的德国年度商业图书:“这本书易读——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复杂主题的处理恰到好处。它描述了未来的重要趋势,如同一本乌托邦式的读物,如今已然部分成真,而我们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本书是科幻小说和专业书籍的结合,为社会提供了面对机遇、处理危机的充分论据。
Campus出版社的项目主管Judith Wilke-Primavesi代表两位中国作家上台领了奖。“这本书最令我着迷的是,人工智能在许多出版物中的呈现往往是极其抽象的,也因此一定程度上自带某种可怖”,她在台上讲道。然而,这本书将人工智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清晰地展现出来。“李开复和陈楸帆向读者展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对关系、对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开复身在欧洲之外,以书面方式表达了“能获得这一著名高级别奖项的认可,楸帆和我深感荣幸,希望我们的故事和预言能够帮助世界各地的读者拓宽其对技术可能性及个人未来的视野。”
陈楸帆在瑞士和现场连线,当宣布大奖最终得主时,他正站在雨中的一家快餐店门口。这个奖项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这位共同获奖者高兴地讲。通过合著的这本书,他和李开复期望“给人们带去一些希望——不仅为技术,而且为整个人类未来”。
两位作家由此进入了著名获奖者阵容,其中包括上一年的最终得主Markus Brunnermeier、Susanne Schmidt和Yuval Noah Harari。
德国垄断委员会前主席、2013年德国商业图书奖得主Daniel Zimmer,与其他三位前获奖者一样,再次莅临法兰克福的颁奖典礼现场,他曾在演讲时无意中预言了评委会的最终决定:“我个人认为,也可用严肃文学的形式来对经济学进行生动易懂的阐释。”李开复和陈楸帆凭借其实验性题材融合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证明。
原文作者:Tobias Gürtler/Claudia Panster
原文发表于21.10.2022,详见:
https://www.handelsblatt.com/arts_und_style/literatur/wirtschaftsbuchpreis/gala-im-rahmen-der-frankfurter-buchmesse-deutscher-wirtschaftsbuchpreis-2022-das-siegerbuch-vereint-science-fiction-und-fachbuch/28759748.html